還沒懷孕前偶爾就有輕微痔瘡,但都只是稍微出血,疼痛感還能忍受,且都是隔天後就沒什麼大礙。
不知道是否最近飲食較不正常,青菜吃的少(但我水果都有在吃啊),水也有喝,但可能只喝1000cc左右,昨天突然感覺痔瘡來報到,今天則是有腫脹疼痛感,只要壓迫到就很不舒服。
說起來我這孕婦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之前被懷疑有妊娠糖尿病,
還做了2次檢查,好在報告出來醫生說沒什麼問題,只是因為我對醣份的代謝比一般人差,所以容易堆在體內,日後仍需注意飲食熱量的吸收,才放下心過我無忌口的孕婦生涯一週而已,就有新的問題來報到,會不會讓我太忙了一點?
看來又要抽空跑醫院一趟了,媽呀!坐著站著都痛,走路都變機器人啦!

貼文:

孕期痔瘡的原因

為什麼懷孕會容易引發痔瘡呢?原因不甚清楚。但是在懷孕第二、三期,因為體內荷爾蒙的作用,特別是「黃體素」會引起腸胃蠕動減弱,使胃腸內食物通過的時間延長,大腸對水分的吸收增加,導致大便變硬。而且懷孕後期增大的子宮及胎頭會直接壓迫直腸,或是間接作用於腹肌和背肌上,使得排便時不易用力,加上懷孕會引起骨盆底肌肉鬆弛,更加重了排便時的困難而導致便秘。而便秘正是誘發痔瘡的原因之一,另外,在懷孕後期,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,直接影響靜脈的回流,也容易誘發痔瘡。


 


痔瘡的分類及治療所謂痔瘡,是因肛門長期地用力不當或腹壓增加,而使得肛門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曲張而造成,且由於肛門黏膜承受太大的張力,久而久之,便合併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的脫垂。因此,痔瘡患者常會感覺到肛門部份突出,或一般所謂的「脫肛」。痔瘡一般分為:內痔(出血較多但較不疼痛)、外痔(疼痛較多)及混合痔(同時有內外痔)。


 


痔瘡的治療可分為保守療法及外科積極療法。保守療法包括飲食、溫水坐浴及藥物治療,對痔瘡的療效其實不大,目的只是在減輕症狀。如果要解決根本,則必須靠外科療法。


積極療法:


1.          注射療法:通常用5%的酚溶液注射在痔瘡根部,使痔瘡靜脈叢發生纖維化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橡皮筋結紮:此法是利用簡易的器材將橡皮筋套在痔瘡根部使其自然腐爛脫落。此法只可用在內痔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 冷凍療法/鐳射療法:痔瘡太大不適用,但太小就只要使用保守療法即可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 手術:以外痔或混合痔為主,環狀切除手術較適合於內痔患者,當痔瘡的症狀會影響到生活作息時,通常就要考慮手術治療。


 


孕婦痔瘡治療之注意事項


孕婦有痔瘡時,必須就其症狀、徵候嚴重的程度,並視懷孕的時期而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,原則上仍以保守療法為主;以高纖食物、溫水坐浴及軟便劑為主,局部使用軟膏及栓劑也有作用,但是使用軟膏栓劑時,必須注意藥物的安全性。


至於一些局部的積極療法,對孕婦是否安全可行,必須在治療前詳加考慮。目前,橡皮筋結紮及局部注射,在文獻報告上均安全可行。但若症狀嚴重,外科手術也不能避免,但手術最好安排在懷孕中期,盡量避免在胎兒器官形成的懷孕初期,而懷孕末期則因為孕婦的肚子較大,較難安排手術時的姿勢,且要擔心因手術造成胎兒早產。手術時最好使用局部麻藥,使用的藥物要避免對胎兒產生不良反應。


 


預防痔瘡保健


痔瘡的發病率很高,即便經手術治療或其他療法治療後,復發率亦較高。追究其原因,除治療不徹底外,另外,不重視預防痔瘡的發生也是重要的因素。預防痔瘡,有以下幾點建議。


    日常飲食中宜多飲開水,避免缺水,多食新鮮蔬菜、水果等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,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
    生活要有規律,多鍛鍊,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,並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。


    保持肛門周圍清潔注意衛生,平時可以進行肛門的熱敷,痔瘡發作時,每天至少進行兩次肛門熱水坐浴,可促進肛門部血液迴圈。


    避免久坐及久站,以免引起腹壓增加、痔靜脈高壓。


    練習「凱格爾氏」運動。這個運動要領很簡單,只要反覆練習小便中途要將尿液憋住時的收縮動作即可。藉此強化骨盆底肌肉,幫助解便時的用力情形。


    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。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,每次約5分鐘,可以疏通經絡,改善肛門血液循環,在預防和治療上都是很有效的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akuo06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